秋冬季是秸秆焚烧多发期,更是做好秸秆禁烧工作的关键期。作为农业大县,湘潭县农作物秸秆产量大、分布广、秸秆焚烧问题多发易发、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今年以来,湘潭县早谋划、早部署,严格执行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采取“疏堵结合 两端发力”做实秸秆禁烧和利用“文章”,较好解决了秋冬季节区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日前,湘潭县“疏堵结合 两端发力”做实秸秆禁烧和利用被省生态环境厅评选为美丽湖南建设、“夏季攻势”典型案例,并在省生态环境厅官微“湖南生态环境”作为示范展示。
提早谋划,打好秸秆禁烧“准备仗”。2023年,湘潭县种植面积稳定在145万亩以上,秸秆产生量为65.41万吨,可收集量为48.77万吨。今年上半年,湘潭县组织专班对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实地走访,围绕“秸秆综合利用出路”及存在问题等进行大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安排部署秸秆禁烧工作的同时,印发了《湘潭县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资金奖补政策等。全县还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出动宣传车辆460余台次。通过微信、广播、村村响等宣传媒介方式,广泛开展“禁烧”宣传工作,让“不敢烧、不能烧、不想烧”的观念深入人心。
多措并举,强化秸秆禁烧管控。湘潭县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引导、细化禁烧措施。“我们各乡镇在露天焚烧高发时段增派专人24小时轮岗值班,成立机动扑火队,对火点迅速响应、及时扑灭,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对违法行为依法处罚,强化秸秆禁烧管控。”湘潭县生环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县出动巡查人员800余人次,发现并处置火点900余个;利用无人机、铁塔瞭望等手段,综合运用核查、通报、约谈等措施,压实禁烧责任,推动工作落实,形成工作闭环。
综合施策,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湘潭县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思路,结合县域实际情况,探索并形成秸秆产业化综合利用模式。湘潭县在积极推进秸秆“五化”综合利用、提升综合利用水平的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2024年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争取政策、资金支持。通过全面推行秸秆综合精细化管理工作,湘潭县培育并形成了以伟联工贸和超龙合作社为代表的原料化利用、以六斗冲公司和伟胜合作社为代表的饲料化利用、以华绿公司为代表的肥料化利用、以“深耕一亩田”模式为代表的基料化利用及以定帮农业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仓储深加工等一大批秸秆收得上、储得住、运得出、用得好、效益佳、可持续的新型市场主体,成功激活“秸秆经济”,有效解决秸秆清运和禁烧压力,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秸秆产业化综合利用之路。2024年,湘潭县秸秆综合利用整体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全县秸秆综合利用量将达到42万余吨,其中肥料化33.2万吨、饲料化3万吨、能源化2.8万吨、原料化2万吨、基料化1万吨。
湘潭县生环委办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纵深推进蓝天保卫战,环境空气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今年1—10月,县城区空气综合指数、PM2.5浓度、空气优良率三项考核指标达到历史最优。通讯员 罗罗 曾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