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

传承家风,薪火相传——唐江丽与唐氏文化的重建之路

唐江丽忙得像一只旋转的陀螺,转动着她的生活与理想。她的日程中有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宣传唐群英,二是重建唐氏义门。实际上,这两件事归根结底是同一件事:传承唐氏家风。 一 唐群英,女,原…

唐江丽忙得像一只旋转的陀螺,转动着她的生活与理想。她的日程中有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宣传唐群英,二是重建唐氏义门。实际上,这两件事归根结底是同一件事:传承唐氏家风。

唐群英,女,原名唐希陶,生于1871年。她遵从母命,嫁给湘乡(现属双丰)荷叶塘的曾国藩堂弟曾传纲为妻。刚刚产下女儿不久,丈夫却猝然离世,面对“剋子剋夫”的流言蜚语,她选择沉浸于书海,广泛阅读,结识了挚友秋瑾,思想因此得以升华。她立志为反帝反封建、解放妇女贡献力量,发誓要“斩尽奴根死也暝”,并吟诵道:

斗室自温酒,

钧天谁换风?

独居沧浪里,

誓作踏波行。

1904年,她孤身前往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道。唐群英成为中国同盟会的首位女会员,积极参与反清斗争,回国后策动了二实花石起义,为武昌首义打响了第一枪,积极筹集粮饷,亲率北伐军救济队在战地救护,为攻克南京立下赫赫战功。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亲切接见了她,称赞她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并授予她“二等嘉禾章”。为了捍卫辛亥革命的成果,争取妇女权益,她联合成立了中华民国女子参政同盟会,创办了《留日女学会杂志》《女子白话报》等,勇敢向封建男权宣战,民众称赞她为“五千年来女权之曙光!”和“中国妇女运动的第一声!”

唐群英坚定不移地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观念作斗争,积极倡导孙中山提出的“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始可与男子争权”的思想。在北京继办第一所“中央女校”后,她又在湖南创办了九所女子学校,倾尽家财,甚至负债累累,连结婚时的金银首饰也未能保留。然而,她在三吉堂留下了“忠、孝、诚、宽、厚”的良好家风,即:忠民报国、孝敬长辈、诚信立身、宽厚处世、厚道待人。

唐氏义门建于永乐三年(1405年),是明成祖朱棣御题,由湘潭知府奉命修建的祠堂。早年间,湖湘大地灾难频发,湘潭、衡山、攸县、醴陵等地遭遇百日无雨,田地焦枯,溪涧断流,民众饥饿,甚至有人因食用白泥而窒息而亡,饿殍遍野。时任江西吉水县知县的湘潭淦田籍人士唐礼,带领湘潭族众捐谷赈灾。他首先在城镇设立施粥点,救助灾民,但由于施粥点主要集中在城镇,饥民纷纷抛弃家园赶来,造成拥挤踩踏,弊端显现。唐礼及时调整赈灾措施,发动唐姓族人一千多人,短时间内捐出一万多担谷物,按人头分发到各乡,拯救了无数饥饿者,功德无量!皇帝朱棣得知后,欣然题写“唐氏义门”四字,令湘潭知县刻石表彰。

湘潭知县根据旨意选址于今城镇街板石巷(旧攀龙街),这里曾是湘潭最繁华的地方。唐氏义门与唐氏四房祠相连,占地一千多平方米,呈方形结构,背靠韶峰,面临湘江,远眺浩渺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朱棣所赐的“唐氏义门”用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嵌于“唐则敏公祠”的坊额门首,坊两侧附刻碑文,彰显唐氏义举。横额上分别绘制“福如东海”、“天官赐福”、“寿比南山”三幅生动的人物画像,栩栩如生。唐氏义门和唐祠于永乐三年完工,清顺治十一年(1645年)重建,1986年湘潭市政府进行维修,保持了历史的原貌。

唐江丽是唐氏家族中一位传奇女性。她于1975年春末出生于韶山如意村,有两个弟弟。父母天生残疾,一个看不见,一个听不见,江丽从小立志要像先辈唐群英和唐礼一样,艰苦奋斗,帮助家庭脱贫致富,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助人为乐,传承唐氏家风,助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她一边劳动,一边刻苦学习,获得本科学历,19岁时独自来到湘潭打工,逐步积累资金,从给人看风车做起,慢慢开设自己的摊位,经营赛车、碰碰船及唐朝商务中心,华丽转身成为湘潭商界颇具知名度的女老板。她为家里建起了楼房,资助多名贫困学生。尽管白天黑夜忙碌,回首时已29岁,虽然财富积累,但她却感到自己“老”了。然而,江丽坚信,只有找到真爱,才能交出自己的贞操。一次,她的朋友建议她登广告征婚,她羞涩地写下:“我相信,事业有成情自来!”没想到,一位36岁的英俊男士将她拥入怀中,现如今三口之家和睦幸福。江丽美丽大方,热心勤快,在丈夫的支持下,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传承唐氏家风、重建唐氏义门的工作中。她于2017年当选延安精神研究会副秘书长,2020年当选湖南省唐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并于2021年5月24日成为湘潭唐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全省更名为唐尧文化研究会)。

近三年来,唐江丽不断穿梭于贵州遵义、广东韶关、邵阳、衡阳、长沙、双峰等地,联系一万多人加入湘潭唐氏文化研究会,建立了30多个宗亲微信群,接待了近300位唐氏宗亲亲友,走访了几十户唐姓先辈,慰问遭难的同胞。她的工作如同赛跑,白天参加宗亲会,深夜返回,坐在高铁上仍在思考第二天的工作。她将一天当作几天来用,争分夺秒,任劳任怨,自掏腰包二万多元用于唐氏文化研究会的建立,加上会员们的积极支持,使湘潭唐氏研究会拥有了稳定的办公地点,唐氏义门及祠的重修也有了蓝图,重建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中。她雄心勃勃,学习先辈唐群英,正在全力以赴筹办一所女子学校。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有56个民族,文献中记载的姓氏多达5662个。中华文明是各民族文明与各姓氏文明的汇聚。推动文化交流与教育,传承中华姓氏家风,正是传承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祝愿唐江丽倾注心血,心想事成!

2023年4月1日,局党委书记、局长朱毅强前往唐氏义门、三义井、毛福昌号、思过堂、南楼、北五省会馆等地调研雨湖区文物保护利用情况。办公室、文物科、推广科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调研。唐江丽会长和高级顾问唐克剑董事长、办公室黄勇主任及唐果、唐佳林一早在唐氏义门处迎接。

唐江丽表示,作为唐氏家族的一员,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她说:“唐群英和唐礼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不忘回馈社会、传承家风。重建唐氏义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唐氏文化,感受到这种家族精神的力量。每一次与宗亲的交流,每一次活动的组织,都是在为这份传承添砖加瓦。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遗余力地推动唐氏文化的发展,让我们的家族精神代代相传。”

唐江丽的努力不仅是对先辈的追随,更传达了她对唐氏文化的热爱与执着,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于文化传承与社会服务的事业中。正如她所说:“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让这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在她的带领下,唐氏文化的重建之路将继续延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赵爱彬)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暗示和承诺,仅供读者参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没有了

已是最早文章

为您推荐

传承家风,薪火相传——唐江丽与唐氏文化的重建之路

传承家风,薪火相传——唐江丽与唐氏文化的重建之路

唐江丽忙得像一只旋转的陀螺,转动着她的生活与理想。她的日程中有两项重要任务:一是宣传唐群英,二是重建唐氏义门。实际上,这...

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韶山精神研究会 组织开展“追寻红色记忆,汲取精神力量”红色教育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重要指示精神,12月25日,湘潭市延...
歌声里的延安情——专访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红色艺术团团长杨广林

歌声里的延安情——专访湘潭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红色艺术团团长杨广林

歌声能鼓舞人心,给人以力量,深远的记忆常常蕴藏在音符之中。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为了隆重庆祝这一盛大节日,...

“起航——从南渡浙东第一船到践行新质生产力”主题活动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12日下午,由浦东新区政协主办,浦东新区青少年协商民主教育实践基地——上海思乐得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分基地...

“一心共筑·梦想家园”家庭参与式公共空间营造项目 开展成果分享会

“一心共筑·梦想家园”家庭参与式公共空间营造项目由无锡市锡山区民政局主办,无锡市锡山区乐智家庭发展中心承办,落地无锡市锡...
返回顶部